欢迎光临甘肃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微观乡村|上千孩子眼中的“魔法师” 乡村教师张建涛:科学教育不是形式化,我只要孩子们认可就行

▲乡村教师张建涛▲乡村教师张建涛

红星新闻记者 罗丹妮 发自河南固始

编辑 彭疆 责编 邓旆光

一个冬日严寒的周五,从百公里外的河南光山县驶来一辆大巴车,停在了河南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门口。

20多名光山县十小的老师从车上下来,驻足打量眼前这所乡村小学,随后挤进一间10多平方米的教室——张广一小科技馆雏鹰科学实验室,开门见山:我们来参观张老师做实验,也想跟着一起学科学教育。

废旧瓶罐、乒乓球、塑料吸管、牛奶箱……也可以是“流浪气球”“会飞的垃圾桶”“水火箭”“空气炮”……在这所乡村小学,35岁的科学老师张建涛总是能变废为宝,成了1400多名孩子眼中的“魔法师”。

2023年5月,教育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实验教学,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这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一年时间,张建涛却通过自学实现了上百个实验,带着孩子们在科技运动会上屡次拿奖。

2023年9月,河南信阳市科协聘请了首批科普专家,张建涛是其中唯一一名来自乡村的教师。“在实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眼里有一种光,这种光你平时只讲书本上的知识是看不到的。”他说。

每周五的实验课成为一个约定

张建涛是一名85后,到这所乡村小学教书不过3年,原本是一位数学老师。他个头不高,35岁的年纪就有了不少白发,平时不苟言笑,但说到“科学”,总能旁若无人般侃侃而谈。

一名一年级的小朋友趁下课休息,跑来办公室问:“张老师,为什么乌鸦羽毛是彩色的?”张建涛用“海水为什么是蓝色”举例,告诉他光折射的原理,小朋友像是听懂了满意地离去。

“喜欢问问题的,恰恰是班级里最调皮的学生。”张建涛解释道,这是他最喜欢的学生,因为爱问问题,善于思考,动手能力也强。张建涛坦言,这也曾是他刚来任教时,最头疼的一类“熊孩子”。

▲张建涛用“拔河”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大气压强▲张建涛用“拔河”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大气压强

2018年,做过销售、睡过桥洞的张建涛在郑州打拼近10年后,下定决心回老家考教师。彼时,她的妻子是一名中学老师,每天早上他花1小时时间送妻子坐公交,然后去辅导机构备考。一本书200多页,他来回背了10几遍。

2019年,张建涛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到县城一所私立中学任教物理。2020年,张建涛考上了教师编制,同年9月20日,张建涛来到河南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做了一名数学老师。

起初,因数学课程落下一大截,刚到学校的张建涛会占用体育、音乐、美术课赶进度。“当时是一腔热血,希望把孩子们落下的课程教好,把成绩弄上去。第一次考试效果明显,我带的班级从倒数第一名一下子翻上来了。”

经过一年时间对学生的了解,张建涛发现很多孩子的父母过年之后都去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或姑姑、表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张建涛所教的学生也不例外,甚至有一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很多孩子看着很让人心疼,那年我们班54个孩子,有11个孩子的父母离婚了。二年级班级中有11个单亲家庭,有一个班级只有9个孩子的父母在本地。”

张建涛想到孩子们平日里缺少父母陪伴,于是在完成数学课教学任务之后,他经常带着他们到操场上做游戏。2021年,学校成立科学实验社团,有着物理教学经验的张建涛负责担任指导老师。他利用学校实验室器材,带着班里的学生做一些科学小实验。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实验是“风的形成”。在张建涛印象里,这个实验技术含量不高,和现在的实验相比只是“小儿科”。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有些同学轻声地问张建涛:“老师,什么时候再来做实验呢?”“只要你们表现好,以后每周五的数学课都带你们做实验。”这成了张建涛和孩子们之间的一个约定。

▲科学课堂上,张建涛演示气流动力▲科学课堂上,张建涛演示气流动力

经费、师资缺乏,在挑战中坚持

“孩子们对每周一节课非常期待,而且我跟孩子们约定了就要守信,他们也不能失去科学实验带来的快乐。”

2022年,张建涛转为科学课老师,负责该校5个班级的科学课,每周雷打不动有一节科学课。张建涛认为,学生科学教育的培养与学习成绩一样重要,甚至比成绩更重要。

张建涛对孩子们的改变深有体会,“在实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眼里有一种光,这种光你平时只讲书本上的知识是看不到的。”

在张建涛看来,“科学教育不是形式化,我只要孩子们认可就行。”为了上好科学课,张建涛在网上寻找科学小实验,检索框里蹦出来的许多实验都是高大上的实验,但这通常需要购买大量耗材,才能完成实验。

缺少经费,成为困扰张建涛的第一个难题。张建涛算过一笔账,2023年9月之前,他一共垫付了7200多元,这是他3年所有耗材的的金额,如今仍留有许多耗材可以延用。

为了给实验积攒道具,张建涛变废为宝,不起眼的废旧瓶罐、破乒乓球、塑料吸管、牛奶箱等到了他的手中,变身成“流浪气球”“会飞的垃圾桶”“水火箭”“空气炮”等……

▲张建涛在制作实验教具▲张建涛在制作实验教具

张建涛表示,他也考虑过像有些学校一样,在网上购买材料包,但这样每位学生每学期需负担300元左右。张建涛转念一想,如果自己购买原材料,价格更便宜,还可以让更多孩子参与其中。

“我一直用最便宜的价格、最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感知科学。如果学校每学期有1000块钱用在材料上,学生们就能见识到很多实验。”

让张建涛感到欣慰的是,2024年1月他收到了固始县有关部门的2700元拨款。

副科教学时间被挤压

自从张建涛发布在网上的视频火了以后,他常常受邀到各个学校交流,他将自制的瓶瓶罐罐介绍给更多孩子,也教会了很多老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去过20多所学校。”

对于张建涛而言,不论是接待来校参观的老师或去外校讲课,他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热情。他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他的实验队伍,带着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可在之后的实际教学中,张建涛发现,许多老师回去后真正能付诸实践的并不多。

作为非主科科目,科学课在一些乡村学校不受重视,背后是师资力量的缺乏与不对口,同时教师的考核体系,肯定是以主科为重。

在某乡村小学任教数学的王老师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一些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没有专职老师任教道德与法治、科学两门副科,而是由语文、数学这类主科老师兼职。“不要说做实验,一部分老师压根都不会上科学课,除了应付检查时会拉着孩子们上课,其他时候都是上数学课。”

副科教学时间之所以被挤压,在于主科教学内容太多,课时安排却远远不够。王老师所带的三年级一周只有4节数学课,平均一天不到一节数学课。王老师坦言,乡村学生底子薄弱,课后也没有补习,只有通过大量做练习题,才能帮助学生加深数学概念,提升运算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每周占用2节科学课用于做题与测试,才能让她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期末考试不会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但最后学生升学还是重点看主科成绩。此外,在一些学校尽管科学等副科列入了期末考试科目,却不参与老师评优考核,使得老师们更加偏向将教学重心放在语、数、外这类主科上。

师资也是一个问题。张建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曾是物理老师,所以在开展实验方面会做得更好。但大多数小学科学老师都是数学老师兼任,乡村学校科学课更不容易得到保证。

▲张建涛拿着自制降落伞走向操场,被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们围住▲张建涛拿着自制降落伞走向操场,被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们围住

前述王老师也认为,因为缺少专职老师任教,主科老师备课内容繁琐,兼任副科会加重主科老师的教学负担,“不是老师缺少责任心,而是这样的师资现状不能保证科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很多老师都不是这个专业的,老师们也有心无力。”她希望以后每所乡村学校都配有专职的科学老师。

张建涛则提出,是否可以让中学物理老师兼职小学科学老师,借助中学老师充实的专业知识,带动小学科学教育。

消除“科学属于高端”引发的偏见

在光山县第十小学校长胡敏眼中,科学教育光靠一位老师的热情和责任心,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学校和当地教育系统是否重视,起关键作用。

“科学课程的开展成效我们一直列入期末考核范围,并且作为老师评优评先及绩效参考数据。”胡敏称,部分地区专业老师配备不足,可能是乡村教师资源紧张造成的。但她认为,老师可以边学边教,慢慢积累科学素养,“老师边学边做,孩子们边做边学,这样才能走出一条路。”

今年1月,胡敏曾组织学校20多名老师参观张建涛所在的学校。

胡敏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许多县城及乡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早就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前往大城市学校考察的不在少数,所接触到的航模、无人机或者机器人等设备,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的高端性,同时觉得有一定的距离感。

“高大上的东西对于县城和乡村的孩子来说不接地气,不能随时随地拿来研究,且小学一般秉持普惠性教育,而非精英式教育,仅举办几个或几十个孩子才能参与的实验活动意义不大,这考验家长和学校的经济实力,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胡敏表示。

一开始,胡敏在网上购买实验耗材,组织老师们和孩子们共同完成100多个科学实验。“孩子们非常有兴趣,我们一边做一边讲解实验原理。”可是在摸索过程中,胡敏发现这些耗材大多是半成品,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后来,胡敏无意间浏览到张建涛发布在网络的视频,他运用饮料瓶、废纸箱等简单工具,带领孩子们一起制造火箭,做回旋纸飞机。她发现这样的实验非常接地气,“这也正是我们想要的。”

胡敏在参观完张建涛的实验教室器具后,认为孩子们拿身边的东西改造一下就可以做实验,促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留心,并利用相关原理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联系起来。“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随手能做的科学实验以及随手能感受到科技力量,这种探索精神的萌发,对乡村的孩子们才是最实用的。”胡敏说。

▲张广一小科技馆雏鹰科学实验室内摆着瓶瓶罐罐组成的实验教具▲张广一小科技馆雏鹰科学实验室内摆着瓶瓶罐罐组成的实验教具

回想对“科学属于高端”引发的偏见,胡敏发觉这是人为制造的思想障碍和困难,导致科学教育难以实施,她表示这也是很多学校科学教育面临阻力的主要原因。“大家对科学教育都有畏难情绪。作为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迈出第一步,一步步往前探索,也要做好老师们的强大后盾。”

计划把100个科学实验编写成“云课件”

2023年5月,教育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实验教学,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科学教育,并对科学学科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红星新闻记者从固始县教育体育局获悉,2019年以来,固始县累计投入1670万元,为1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补充实验仪器器材,完善实验室建设。实验中学还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农村中学科技馆。各校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室功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固始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县小学科学课程顺利实施,从2018年起,固始县教体局每学期对全县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三、四、五年级在期末综合学科质量监测总分100分中,科学占50分;六年级在期末综合学科质量监测总分60分中,科学占30分。

除了教体局与校方的支撑,胡敏提到,科学教育的新模式离不开老师的积极配合,“像张建涛老师这样执着且富有热情的老师,需要外界的共同呵护和支持。但不要光对老师们抱有很高的期望,而是要引领老师们一起前进,因为科学教育对于孩子和非专职老师来说都是新课题。”

在胡敏看来,乡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非常有意义,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有了科学教育的铺垫,至少他们在初中、高中接触物理和化学就不会感觉非常困难,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

2024年,张建涛计划把100个科学实验编写成“云课件”,供更多的学校参考实验。

面对短视频带来的流量和名气,张建涛表示并非是他一开始想要的,“现在我只想多给孩子们做些教具,去更多学校做科普,其他我都不在乎。”

令张建涛感到高兴的是,当他近几次问到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的回答是“科学家”“宇航员”,还有一名同学说想成为科学老师,“像张老师这样的科学老师。”

―END―

河南省科学教育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甘肃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甘肃之窗 gs.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