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助力老街再生!成都加快推动106个片区更新项目

如何让传统街区焕发新活力,推动区域功能业态升级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城市有机更新是一条路径。

11月28日,成都市城市有机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成都市城市更新观摩交流会,交流推广邛崃市文脉坊、温江区文庙、青羊区祠堂街等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2023年,成都市加快推动少城、文庙等16个全国试点项目以及金色中环、文脉坊等106个片区更新项目,改造棚户区3094户、城中村2718户

▲文脉坊▲文脉坊

其中,文脉坊作为临邛古城文化的活态标本,展现着2300年城市历史更迭变迁。此次经过更新改造后,让古城历史的“真形态”和“原文态”得以留下,同时通过对历史遗存展现与现代消费场景、文化艺术空间融合,植入游、购、娱、住一体的多元业态,彻底激活旧城发展动能。

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各郊区新城聚力打造不少于1个片区型特色化示范引领项目,带动县城全域更新提能,做优做强郊区新城人文、生态价值转化

既有“修旧如旧”,也有前沿时尚消费场景

走进现在的文脉坊片区,历史与现代融合,既有传统店铺及民间技艺,也有保利影院、必胜客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这条老旧街区已经从传统的住宅区转换为时尚前沿的综合性文化、消费场景。

▲文脉坊文脉坊

文脉坊位于邛崃市中心城区,此前,随着城市的演进和岁月的洗礼,空间肌理遮蔽、公共功能缺失、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也跟着出现。如何在历史保护传承、群众意愿和未来发展之间达成平衡,是推动项目落地的先决条件,也是通过有机更新提升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难点重点。

据介绍,此次更新改造中,本着对历史敬畏、对遗产共享、对城市共情原则,采取“留改建拆控”的“绣花”功夫,一方面延续空间肌理,原址保留文脉巷、何家巷等4条街巷,原址重建王家大院、段氏旧居等明清传统院落,重塑“一街四巷连七坊,三社六馆重九院”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梳理历史遗存,甄选遗产遗迹和古树名木,并登记造册、编号归类,最大限度保留、利用、复原,留住古城历史的“真形态”和“原文态”,以“修旧如旧”来延续历史本真。

▲文脉坊文脉坊

同时,为了让片区老百姓人居环境更舒适、生活更便利,项目更新采取居民进行搬迁、就近安置等方式,让754户居民告别“老破小”居住环境,搬入配套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的居住地。

此外,为了让整个片区从内而外焕新,其内部肌理改造同样重要。改造中,重点对下水管、排污管网进行改造,彻底解决老旧城区积水、内涝等问题。同步建设儿童乐园、地下停车1180余个,大大缓解邛崃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各郊区新城将打造不少于1个片区型特色化示范项目

文脉坊片区的有机更新,让老百姓记住乡愁的同时,又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其实我们也在思考,相较于中心城区,大部分郊区新城在城市建设更新发展中,由于整体谋划不系统、建设运营不同步等原因,缺少类似文脉坊等重量级区域级片区开发项目引领带动。”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大多数县城和场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老旧居住片区、老旧商业区更新速度缓慢,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

▲文脉坊文脉坊

“基于文脉坊案例实践,我们认为集中力量推进高能级功能性片区更新,不断提升县城内涵形态和精神价值尤为重要。”该负责人表示,在县城可构建“1+N”的更新改造格局,以片区为单元统筹存量资源整合和功能配置赋能,实施投、建、运一体运作,集成落地环境改善、功能完善、文脉传承、产业发展各类目标,激活发展动能。

下一步,成都将在各郊区新城聚力打造不少于1个片区型特色化示范引领项目,带动县城全域更新提能,做优做强郊区新城人文、生态价值转化。同时成都将统筹发展和民生,推进郊区新城150余个老旧院落改造,惠及居民7970户,坚持推行院落社区联动、院落连片改造等成片更新模式,整合释放院落、社区空间资源,增补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便民服务,集成电梯加装、居家适老化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充电桩增设等民心工程,将院落配套与周边配套同步谋划、同步计划、同步提升。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据成都市住建局

编辑 李钰仪

成都市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甘肃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甘肃之窗 gs.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